• 部落格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
    • 劉昌平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綠獎徵件活動
  • 歷年紀錄
  • 部落格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新聞獎學金
  • 歷年紀錄

第五屆聯合報文學大獎

03 Jul

第五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揭曉,由作家駱以軍獲獎。從26歲就以小說暴紅,到近年歷經生命低谷,駱以軍始終一次次突破自己,評審團主席王德威表示,評審團認為駱以軍20多年來的小說風格開拓與題材創造自成一家,在「華麗有機體的崩壞」內獨具古典超越,大家首次不用分數就達成得獎人共識。

聯合報文學大獎是台灣常設型文學獎中獎金最高者,獲獎人可獨得新台幣101萬元。從19歲讀余光中翻譯的《梵谷傳》、就決心像梵谷般為藝術奉獻的駱以軍,「目不斜視」全職寫作多年,生活在近年陷入困頓,又加上生病,笑說獲獎真的是「活命」,「可以還些債務」。

駱以軍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、國立藝術學院(現台北藝術大學)戲劇學研究所畢業,26歲以《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》等作成為文學青年偶像,小說、散文、詩、劇本等達20餘本。王德威指出,評審咸認駱以軍已達成熟且有大家風範的階段,給獎不只是肯定他過去成就,更看好他未來潛力,希望他「百科全書式的無賴」有更高昇華。

王德威說,評審團特別肯定駱以軍近十年成就,三本主要小說主題迥異,卻又延續前一本的實驗,且越來越有信心,「這是他風格的轉向」。

王德威指出,2008年的《西夏旅館》,可說是駱以軍文學的轉捩點,以11世紀西夏王國興亡史與現實中的西夏旅館相衝擊,寫出後現代的冒險故事,故事核心卻是外省第二代的流亡,駱以軍式的綿密風格、「華麗有機體的崩壞」也自此展現。

2014年的《女兒》,王德威指出文字延續駱以軍「黴菌式華麗的蔓延」,主題卻從前一本的國族歷史反省,陡變為兩性間人與人的反省,同時又大量運用科普知識,將性別放在另個框架來討論。王德威認為,此舉完全打開了小說既定面向,在國族、性別外呈現更深不可測的世界。

到了2017年原名《破雞雞超人》的《匡超人》,王德威認為,駱以軍已擺脫不論國族或性別等一時一地的世俗感傷,將親歷的身體疾病,延續成社會上千瘡百孔的隱喻,從病理寫到倫理寫到天體,乍看不入流卻又華麗,「這是台灣才會有的文學面貌」。

王德威也認為,駱以軍在主角名字典出《儒林外史》的《匡超人》中,似乎找到他未來發展的重點。書中設定古典的章回小說框架,反而讓駱以軍更得以自在遊走,也展現看似肚臍眼下的世界毫不自戀封閉,反能凸顯從身體破洞直接通往天上黑洞的奇異超越。

 

近三年內作品:《胡人說書》

評審推薦代表作:《匡超人》

獎金:新台幣101萬元暨獎座壹座

評審團:王德威、邱貴芬、陳芳明、梅家玲、詹宏志、楊澤、鍾文音

(按姓氏筆畫序)

主辦單位:聯合報、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

駱以軍簡介

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、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。曾獲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、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、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、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、台北文學獎等。著有《匡超人》、《胡人說書》、《肥瘦對寫》(與董啟章合著)、《讓我們歡樂長留:小兒子2》、《女兒》、《小兒子》、《棄的故事》、《臉之書》、《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》、《西夏旅館》、《我愛羅》、《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》、《降生十二星座》、《我們》、《遠方》、《遣悲懷》、《月球姓氏》、《第三個舞者》、《妻夢狗》、《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》、《紅字團》等。

 

頌詞

殉身在如量子般那小說無盡宇宙的戰神

駱以軍以其強大的敘事引擎與綿密如病毒的語言,自《西夏旅館》、《女兒》、《匡超人》,其所繁衍的「駱以軍崩壞體」至此修煉完備。「一直被辜負的」美猴王歷經西征,已然蛻變,不僅脫離如來掌,甚且是「飛出去了」。

我再次受到小說家敘事拋來的撞擊。

自從《西夏旅館》囊括無數大獎之後,江湖在想,武士初老,小說魂將如何擺脫「現實」妖魔鬼怪,才能再登巔峰?或遭質疑:將他者故事或自身碎片以不斷繁衍的時間放射,長成一座腫大如高第式聖母院,這是完美的本身還是消耗疲憊的呈現?是勃發還是停滯?

但《匡超人》成功突圍了,小說深邃又好看,且還對無窮語句與章節稍稍「減肥」了。

小說看似無出入口的雜草叢生,擬仿的複製再現,命運的描摹逼視,如陀螺打轉的旁枝擴增,拼貼變身的橫生串流,暗裡卻是生機處處,彷彿內在核心的大爆炸。小說的科技詞條交融著次文化與古典的挪用,描繪當代瑰麗萎靡「如何中國」的荒謬劇場。各種生命伏流暗影,恰如宇宙爆炸後的殘餘泣訴。不斷遭受死神時間的重複輾壓,只剩卑微一眼凝望的殘山剩水。這是駱以軍式的「有機腐敗的華麗」與「百科全書式的無賴」(詹宏志語)所交融而出的魔力語感。

即使書評《胡人說書》亦為精妙之作,是作家的第三眼,是另一顆強大敘事引擎,是精配完美的超跑。他跳躍翻轉加速,筆下文本即如蛇蛻、魚脫鱗地幻化成另一座宇宙洋流。

他那拋光打磨的詩語功力與繁複的觀看方法,引領風潮,追隨者眾,不少徒子徒孫偷其法寶加工。但我以為只有他是渾然天成,其餘不過如其小說古物世界的贗品。「不惜一切追求原創性」,於是「所有災殃化為塵」。將浮世繪與肉身處境,逐一檢視,反覆追憶,以生命過來人,化滄桑為戲耍,其殘酷背後,揭開盡是慈柔。猶如他常醜化自己,實是如蟻般謙卑的觀看低姿(祕笈)。

駱以軍在這座島這座城,我以為是一場天才與庸才的戰爭,他是天才型(且還是用功型)的小說戰神,是入世的小說神猴。

在生命黑洞,他殉身小說。

 

得獎感言

◎駱以軍

一條有情的文學大河

去年真正走了趟生死關,此際的我,不若較年輕些時的我自信,以前我會描述自己,是在曠野持戟著盔前行的騎兵軍,但命運有時把你打暈、驚嚇,並無法再那麼英雄詩劇的自我獨白、惕勵,去實踐一個年輕時也知道極難的征途。但我終究太無知,許多事,新的感覺,天地之無限,或這場病才感到近至眼皮下的陰影。但我又是何其幸運之人,一路承受那超乎自己能想像的恩慈。我慢慢學習緩慢些、放鬆些、比年輕時更相信時間還會延續,對這些贈與、美麗的心、慈悲,會有一個有情的應答。幸運不代表可以放縱或變蠢,一如苦難若不柔慈,未必能提煉成深刻之物。

對了,這個自我之問,在去年大病時,我知道我內心想的:「我想活,不想死。」既然確定了最內在的答案,就好好珍惜這件事所剩並不那麼多,但卻還有太多還要學習的。偷句童偉格的詞,我希望自己能贖償回(即使一點點)年輕人對文學的希望,我希望人們在這相濡以沫、惘惘威脅、歷史創傷如「不斷累聚的陰影向下望」,那些失去聆聽彼此感覺、時光記憶的耐性,能夠在這許多認真創作的好小說中,找到停下腳步、願意思索、恢復(即使一點點)。

我年輕時因為讀了一些前輩的某些在小說之途,踩過的足跡,而願意將文學當朝聖之途,安定不惑亂的和時間搏鬥。我希望自己曾為小說時光付出的努力,像一顆方糖,融入這條文學大河,成為其中(即使淡而難查其味)流動的一部分,讓同行者們內心稍安慰,覺得此事再艱難凶險,還是值得。

謝謝贈與我這個獎。謝謝評審團。


Categories

  • 聯合報文學大獎(8)
  • 接受捐贈清冊(3)
  • 獎助名單清冊(6)
  • 工作報告(3)
  • 財務報表(3)
  • 預算表(3)
  • 工作計畫(3)

Archives

  • 2018(5)
  • 2019(3)
  • 2020(11)
  • 2021(8)
  • 2022(2)

地址:台北市信義區110408基隆路一段178號12樓

電話:(02)2765-2000#5179 10:00-12:00;13:30-18:00   傳真:(02)2756-8879

電子郵件:udnfund@udngroup.com.tw

© 2017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