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部落格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
    • 劉昌平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綠獎徵件活動
  • 歷年紀錄
  • 部落格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新聞獎學金
  • 歷年紀錄
Pages    Blog Detail

總統教育獎推手-心之所在

21 Aug

深耕台灣特殊音樂教育 20 多年,陳蔚綺做為一名教育者,對於在特殊教育專業的精進未曾懈怠過。

為了能將所學因應每一位學生不同的障礙類別和程度,為孩子量身訂作合適的學習方法和目標,她於任教期間,至彰化師範大學修習特殊教育學分畢業後,繼續在特教研究所就讀學分班至結業,更於暑假時,遠赴美國紐約大學鑽研三大音樂教育法,吸收飽滿的教育知識,滿載而歸。

而今,陳蔚綺再次重拾學生身份,進入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持續進修。她謙恭地表示,值得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了。具體來說,像是教育心理學、 教學法與研究法等等,都是能在特教實務上有所幫助的知識理論。另一方面,即使具有「特殊音樂教育」的專業,但回歸本質的「教育」和「音樂教育」領域,依舊是博大精深的無垠宇宙,跟隨時代的推進持續擴張著,就算一輩子都學不完,也不能放棄學習。

陳蔚綺研究所的論文題目,是「一位唐氏症街頭藝人的故事」。透過質性訪問研究,訪談多位學生、家長和老師,梳理出唐氏症阿瑋成為街頭藝人的成長脈絡,從中淬煉教育心法,期許能用於特殊音樂教育的實戰,幫助更多身障特殊學生贏取璀璨的未來。

從就業市場來看,特教老師並非教育領域的熱門選項。特教老師,是家長以外最常與孩子們相伴的「重要他人」。但由於多數人的理解不足,對特殊身障孩子抱有刻板印象,認為他們不幸、可憐;或因他們的外觀及行為與常人相異,而無法同理對待,甚至畏懼與他們相處。這些偏頗的印象,確實影響許多志願從事教育工作的人,會避開去走特殊教育這條路。

基於長期對特殊音樂教育發展的關注,陳蔚綺還發現,雖然台灣的特殊教育已經發展多年,但對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視仍是不足,以師大音樂系的畢業生來看,進入特殊教育圈的學弟妹,多數選擇專注在「音樂治療」的領域,或是成為特教學校的行政人員,鮮少著眼於身障學生專業的音樂教育。

事實上,即便是特殊教育的工作者,能持續死守音樂教育這塊領域的老師,依舊是絕對的少數,甚至五根手指頭就能數完,而像陳蔚綺這樣對特殊音樂教育如此死心踏地、殫精竭智的老師,在台灣恐怕找不到第二位了。

即使曾經歷過各種事物帶來的挫折,也曾對是否要如此堅持感到疑惑,但對陳蔚綺來說,只要仍能感受到這些孩子對她的需要,想起孩子們給予她的真心回饋,對特殊音樂教育這一份捨我其誰的使命感,就永遠不會消失。回憶起目前走來的點點滴滴,陳蔚綺堅定地表示:「一切都是值得的。」

孩子們要追逐的音樂之夢,即是她的心之所在。


Categories

  • 公益表演平台(13)
  • 公益表演平台(3)
  •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(1)
  • 公益表演平台(11)
  • 聽見築夢的聲音(0)
  • 願景工程(0)

Archives

  • 2016(2)
  • 2017(10)
  • 2018(12)
  • 2019(1)
  • 2020(1)
  • 2021(2)

地址:台北市信義區110408基隆路一段178號12樓

電話:(02)2765-2000#5179 10:00-12:00;13:30-17:00   傳真:(02)2756-8879

電子郵件:udnfund@udngroup.com.tw

© 2017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