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部落格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
    • 劉昌平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綠獎徵件活動
  • 歷年紀錄
  • 部落格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新聞獎學金
  • 歷年紀錄
Pages    Blog Detail

聯合報文學大獎 贈獎與對談

17 Sep

聯合報文學大獎贈獎典禮暨高峰對談17日在孫運璿科技‧人文紀念館多功能講堂舉行,作家郭強生(左起)、梅家玲、鍾文音、駱以軍、楊澤進行對談。

聯合報/ 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記者葉信菉/攝影

小說家鍾文音擅長情慾和浪遊書寫,曾被形容為「新時代的三毛」、「台灣的莒哈絲」,甚至是「電子花車的閃亮三姊妹」。昨天她在「聯合報文學大獎高峰對談」中透露,自己擺過地攤、當過櫃姐,若沒拿到文學獎「現在或許是服裝設計師」,或「到安寧病房朗讀楊澤的詩」,但她最終仍選擇了文學,「用文學獎帶給我的夢幻走到現在」。

 

「聯合報文學大獎高峰對談」昨以「紅塵幻遊」為主題,由詩人陳義芝擔任主持人,邀請詩人楊澤、小說家駱以軍、郭強生與學者梅家玲,和本屆大獎得主鍾文音,對談得獎作品「別送」。

 

梅家玲提問,獲得聯合報文學大獎的書,原名為「帶你上高原」,為何最後改成「別送」?鍾文音表示,「帶你上高原」是為了對應前作「想你到大海」。但她厭惡被貼上「旅行作家」標籤,「我旅行是為了自己,為什麼要貼上觀光的標籤」,因此決定改掉有旅行味道的書名。

 

此外,「別送」也是鍾文音照顧母親時的口頭禪,只要母親呼吸困難,她就會像咒語般默念「別送」,祈禱母親「別送」醫院。陳義芝認為,「別送」可以參生死、也可以參情慾,從人間圖像連結到佛性,超越宗教和文學的界線,就像遠藤周作的「深河」,可以當成佛教文學的範例。

 

郭強生說,華文小說中從來沒出現像「別送」這樣大開大闔、願意把女體置於小說核心的作品,「補足華文文學的缺口」。書中不只探討長照議題,而是台灣從半農社會走到此一階段,「整個文化底蘊夠不夠支撐繼續走下去」。

 

駱以軍形容鍾文音用唐卡的繪圖方式完成此書,每個細節都有宗教儀式,「每一個感覺的觸鬚都帶著銅錘秤砣」撞擊讀者。小說中圍繞在母女身邊的醫院、病人與看護「宛如精細的浮世繪」,也像是「故障時光的巴洛克書寫 」。

 

楊澤形容鍾文音和駱以軍都是「都會荒原上的漫遊者」,作品傳達現代性的三個面向—短暫性、過渡性和虛幻性。而此書「用肉身衝撞社會」,鍾文音宛如「肉身菩薩」,將自己經歷過的昇華為文學,「拉著讀者去面對死亡」。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72/7446389


Categories

  • 公益表演平台(97)
  • 逆轉騎士公益徵文活動(3)
  • 聯合報文學大獎(15)
  • 願景工程(3)
  •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協辦(6)
  • 聯合盃作文大賽(1)
  •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辦(16)
  • 自然(2)
  • 身心障礙友好平台(2)
  • 永續(1)

Archives

  • 2017(11)
  • 2016(2)
  • 2018(8)
  • 2019(7)
  • 2020(9)
  • 2021(12)
  • 2022(35)
  • 2023(31)
  • 2024(23)
  • 2025(8)

地址:台北市信義區110408基隆路一段178號12樓

電話:(02)2765-2000#5179 10:00-12:00;13:30-17:00   傳真:(02)2756-8879

電子郵件:udnfund@udngroup.com.tw

© 2017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