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部落格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
    • 劉昌平先生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綠獎徵件活動
  • 歷年紀錄
  • 部落格
  • 新聞報導
  • 關於基金會
  • 年度活動
    • 王惕吾紀念獎學金
    • 王惕吾新聞獎學金
  • 歷年紀錄
Pages    Blog Detail

「在路上的」劉克襄

02 Jul

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出爐,散文家劉克襄以「早安,自然選修課」獲獎。劉克襄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「在路上」作家,創作卅年來,每一本書、每一個字都是他親身走訪、抵達現場所得,評論家楊照形容「每一本書就是他走過的路」。

聯合報文學大獎僅設一名,獨享獎金一○一萬,是台灣常態型文學獎中獎金最高者。今年邀向陽、范銘如、陳育虹、傅月庵、楊照、楊澤、駱以軍等七位學者作家擔任評審,各推薦一名作家進入決選。

向陽推薦鴻鴻、范銘如推薦鍾文音、陳育虹推薦夏宇、傅月庵推薦朱和之、楊照推薦劉克襄、楊澤與駱以軍皆推薦張貴興。主辦單位聯合報副刊指出,此次入圍作家包含寫歷史小說的朱和之,歷史小說屬「類型文學」,展現聯合報文學大獎不同於其他文學獎的「多樣性」。

評審討論五個小時才獲共識。第一輪選出張貴興、劉克襄、夏宇,第二輪選出劉克襄與張貴興,兩人同獲三票不分軒輊。最後一輪一人一票,不少評審力挺沉潛多年出手驚人的張貴興,兩派激辯,劉克襄最後以四比三勝出。

劉克襄一九五七年生於台中,曾任職台灣日報、中國時報副刊編輯多年,現職為中央社董事長。楊照說,劉克襄創作特殊之處在於總是親身走訪,抵達現場,「即使寫入了高妙的想像,亦必然立基於勤勞收穫的現場即視上。」從年輕時代寫賞鳥、反抗詩、動物小說、到中年書寫英國探險家在台的經歷、台灣的舊路踏察,劉克襄「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作品,主題都走在時代的尖端」。

堅持「用腳寫作」、永遠在「第一線」的劉克襄,一九九二年寫「最後的黑面舞者」,點燃大眾對稀有鳥類黑面琵鷺的關心;十年前在「十五顆小行星」中,描述紐西蘭人費爾進入台灣山林尋訪失蹤兒子,藉江蕙的歌聲療傷,溫暖文字打動許多人,成功牽動各界力量,譜出台紐間的療癒之曲。

收到消息時,劉克襄正挽起袖子在南部一處農田進行農事,累到體力透支,一度以為主辦單位開玩笑。「感謝大自然給我這麼多機會」,他表示未來不會停止走路與書寫,「繼續背著背包,不停地走路,看山水風物、看台灣,也看見自己。」


Categories

  • 公益表演平台(71)
  • 逆轉騎士公益徵文活動(3)
  • 聯合報文學大獎(10)
  • 願景工程(3)
  •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協辦(5)
  • 聯合盃作文大賽(1)
  •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辦(9)
  • 自然(2)
  • 身心障礙友好平台(2)

Archives

  • 2017(11)
  • 2016(2)
  • 2018(8)
  • 2019(7)
  • 2020(9)
  • 2021(12)
  • 2022(35)
  • 2023(7)
  • 2024(1)
  • 2025(14)

地址:台北市信義區110408基隆路一段178號12樓

電話:(02)2765-2000#5179 10:00-12:00;13:30-17:00   傳真:(02)2756-8879

電子郵件:udnfund@udngroup.com.tw

© 2017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